秋风拂过长江湖北段,水清岸绿、船行如歌。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5亿吨,同比增长24.6%;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1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2.5%。
开展现代内河航运建设和多式联运创新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以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站位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推进,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推动长江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实施多式联运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通过补网强链助力铁公水空互联互通。
船舶岸电年用电量突破千万千瓦时
湖北省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流流经线路最长的省份。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湖北聚焦现代内河航运建设,打造高效绿色内河航道、环保智慧特色港口和现代化船舶,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湖北积极推进港口岸电示范建设和使用,打造纯电动游轮等现代化船舶,实现水上交通绿色发展。早在2020年年底,长江湖北段重要码头就已实现岸电全覆盖。今年以来,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在宜昌市夷陵区建成,长江干线中上游首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在秭归县投运。截至10月中旬,国家电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运营的湖北区域船舶岸电设施累计为超1.7万艘次客货船舶提供清洁岸电1099.3万千瓦时,首次实现年度岸电用量“破千万”佳绩,同比增长281%。
“华航新能1”货船于7月首航,在武汉阳逻港至汉江仙桃港间运营,这是湖北首艘120标箱纯电动集装箱船。“该货船投用标志着湖北推动传统燃油船向新能源电动船升级换代迈出了重要一步。”华中港航集团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功说。
在三峡枢纽所在地宜昌,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自去年3月首航以来,总用电95万千瓦时,对比同型常规燃油动力船舶,相当于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750余吨。宜昌还创新推出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净小宜”,让行船、污染物接收船、转运车辆、终端处理单位实现线上联动,成交单接收次数累计突破50万。
4个项目成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在武汉港经开港区,货船整齐排满码头。龙门吊、桥吊起落不停,一卷卷钢材正准备运至附近车企,满载汽车零配件的集装箱,经“水上穿梭巴士”摆渡至武汉阳逻港,运往世界各地。
湖北港口武汉经开港口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远辉说:“开发区的东风汽车如果通过汽运送到阳逻港,每个集装箱成本大概是1000元,到我们这边通过陆改水,可降低物流成本300元。”
自2021年启动多式联运三年攻坚行动以来,湖北投资1432.5亿元,建设67个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专班,围绕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运输组织创新、信息共享、技术装备创新应用等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新路径、新举措,提供经验借鉴和示范引领。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命名19个项目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湖北省2个项目上榜。至此,湖北省共有4个项目被命名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依江而兴的武鄂黄黄已成为多式联运聚集区,拥有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黄石新港铁水公联运、鄂州三江港区国际物流铁水公空一体化、鄂州花湖机场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多措并举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重构水运优势,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湖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