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九江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物流标准化 > 标准化 >

智绘长江赋新能 奋楫扬帆阔步行

时间:2023-10-10 16:25 来源:交通运输部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船更畅了,水更清了,航行更安全了;航道滩涂经过整治后,荒滩变绿洲;乘船游长江,游客常会看到跳跃的江豚……不久前,记者深入长江沿线的重庆、宜昌、武汉、安庆、芜湖、南京等地,上码头、到船头、进企业,感受到了一幅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新图景。

长江高质量发展看长航。

2021年,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145”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今年长航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131”智慧长江建设路径,努力推动长江航运安全、绿色、协同、创新发展。

“131”路径把准现代化突破口

“我们很注重加强自身管理。你看,公司几条船的信用积分都攒了不少,马上就能够兑换优先过闸奖励!”日前,在武汉座谈采访会上,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主任陈利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机向记者展示。

长江三峡段是“131”智慧长江建设路径(简称“131”路径)的先行者,运行诚信管理7年多来,通过诚信分级分类管控,让信用等级高的船舶“免打扰”,并给予优先过闸等奖励;信用等级低则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变行业监管的“他律”为船舶“自律”,辖区船舶违规率逐年降低。

“长江水系有14个省市,航运企业3000多家、个体经营户近万家,船舶近9万多艘,靠传统管理与服务方式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贯通全长江、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优化环境,降本增效。”长航局副局长桓兆平坦言。

用信用管理逐步替代过去的经验管理,只是长航局不断拓宽视野、创新工作机制,推进“131”路径的一个侧面。

记者了解到,今年长航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贯彻“145”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的“131”路径,旨在以智慧长江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化赋能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131”路径,即构建1个体系——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体系;打造3个平台——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综合保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规范1个市场——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

其中,智能管理平台旨在建成“智能管理驾驶舱”,实现“一图看长江、一图管航运”;综合保障平台旨在建成“航运保障云管家”,用大数据为管理和服务提供基础支撑;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形成“政务服务一网通”,为行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时段公共服务。

目前,前两个平台已启动建设,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长江航运公共服务平台——“长江e+”,已于今年4月上线运行。

目前,“‘长江e+’已汇聚融合7大类53项服务功能,建成由网站、App、小程序构成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日均点击量突破4万人次,年底力争达15万人次。”长航局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处处长沈延虎介绍,长航局将凝聚全行业力量,持续打造一体化、扁平化、综合性、聚合式服务平台,让船员“一个应用通长江”。

对于“长江e+”带来的便利,“佳航8”轮船长唐洪亮深有感触:“以前,过船闸申报一个系统,到了锚地又要用另一个,比较麻烦。用了‘长江e+’,一个系统通长江,真的很方便!”

数字化变革夯实发展“底座”

打造智慧长江,数字化转型是关键。

记者来到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只见技术研发团队在紧张地忙碌着,电脑屏幕上的编程代码密密麻麻;墙上的宣传图显示着数字航道建设阶段成果:19万长江电子航道图App用户,每月超150万次用户访问,2万艘内河船舶使用,500艘“进江海轮”电子海图终端兼容应用……

“数字航道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切实掀起了一场长江航道数字化革命!”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主任朱剑华表示。

据介绍,数字航道建设打破了信息壁垒,重新构建了“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长江航道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

“长江电子航道图是数字航道建设成果转化最直观体现,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其重要作用概括起来是‘远程看、精细管、走着用’。”长江航道测量中心电子航道图中心副主任李赫介绍,航道管理人员可进行电子巡查“远程看”,并通过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推动“精细管”。

而且,长江干线5200多座遥控遥测航标、155座自动水位站、219艘航道工作船舶、33个通行信号台均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上报;每天通过数字航道交换的14大类生产业务数据超过40万条……由此搭建起来的陆、水、空、天一体化航道全面感知网络,让航道维护向主动预防转变,失常航标恢复周期大大缩短,更让船员、航运企业等用户能通过App实现“走着用”。

如今,长江电子航道图不仅实现了长江干线全线贯通,还辐射到汉江、赣江、信江、金沙江等长江支流及京杭运河,覆盖航道总里程超5000公里,长江水系干支联通电子航道“一张图” 逐步构建。

在武汉白沙洲大桥—阳逻大桥的42公里长江水域,承担着探索长江数据传输“底座”任务的“长江新链”5G宽带传输网建设,也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武汉天兴洲洲尾水域,记者看到一黄一蓝两座标志船均加装了通信基站设施。长江武汉通信管理局信息处处长符宇翔介绍,这是“长江新链”的试点项目——今年7月建成的全国首个5G标志船基站,其覆盖水域范围和传输速度都达到预期效果。”

区别于传统长江通信专网,“长江新链”将运用最新的前沿技术,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长江宽带网络传输通道,将长江航运各要素链接成一个整体,构建信息传输“一张网”。

“‘长江新链’建成后,将搭建信号、信息传输‘高速公路’,支撑起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综合保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131’路径拥有更稳定、更可靠的‘底座’。”符宇翔说。

新技术探索应用结硕果

数字孪生、BIM、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长江航运广泛试点应用后,将会形成怎样的发展景象?

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长江三峡段、武汉段进行试点运用,效果令人惊艳。

“这些画了虚拟框的水域就是宜昌临江坪锚地,海事部门可以对目标船舶实时视频监控、全景全程动态跟踪;船员也可以通过App迅速找到‘停车位’。”指着电脑屏幕,长江宜昌通信管理局信息处副处长余波介绍,“5G+北斗”智慧监管,改变了传统模式下船舶进出锚地秩序差、锚泊随意度高、监管难度大等情况,既提高了船舶停泊效率,也降低安全隐患。

这只是该局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形成的三大成果之一。在移动执法、应急指挥方面,“5G+北斗”应用均取得不俗的试点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该局和宜昌海事局联合研发的长江“宜昌区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态势感知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数据比对清洗等技术,将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可“一屏全览”15项静态和动态信息要素,监管指挥体系更加高效、精准、智能。

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指挥大厅,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动静态一体化长江三峡段三维实景地图,更让记者耳目一新。

“它的特点是非常真实。你看,船在航行时,周边景观如身临其境,视角还可以从水上切换到水下;它还能准确预测水情、船流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谈起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河段数字孪生系统,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侯国佼自豪地说。

据介绍,这一叠加融合了航道、船舶、船员等信息的全要素三维实景航运图,未来也将作为长江航运智能管理等平台的“底图”,助力“131”路径的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在“131”智慧长江建设路径框架下,长航局系统在安全监管、智慧航道、智能通航等方面全面开花结果——

长江海事局初步建成涵盖9大监管领域和3大平台的“一库一图”智库系统;

江苏海事局研发了“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首创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

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开发航道数字管理系统等,逐步实现航道生产和管理过程可追溯……

聚焦高质量发展,循着“131”路径,深化数字孪生、5G、北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长江航运的应用推广……智慧长江建设已成为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之“魂”,助力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