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习习江风轻抚,大型船舶往来穿梭,一江碧水迎来送往,叠卷着温柔的浪花。长江——这条世界上最具航运价值的河流,作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大动脉,随着中游通航条件的持续改善,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航道治理以柔克柔 缓解“卡口”制约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位于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之间,全长347.2公里。这一河段自然特性复杂,河床演变剧烈,洲滩变迁频繁,航槽极不稳定。自新中国成立至2009年的60年时间里,这段航道枯水期的水深仅能勉强维护2.9米,与上下游较高的航道维护标准对比悬殊,成为阻碍航运、制约经济的长江“卡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们常常这样形容荆江航道的变化无常。国内顶尖治河专家们经过长期摸索实践,逐渐认识到荆江演变的规律。
4月15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整治后的荆江河段,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达到3.8米,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实现昼夜双向通航。这对于整个长江运能的释放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何传金说,长江航道局在对荆江河段航道50余年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固滩稳槽”整治新方法,以柔克柔,兼顾防洪,守住洲滩和堤岸。
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乘船登上腊林洲岸边的护滩工程,特制的“H”形水泥砖和碎石覆盖着洲滩,绿草顽强地从石缝中迸出,稳稳地肩负起守护洲滩的重任。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在“固滩稳槽”整治新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了贯穿生态保护新理念的航道治理技术,形成了大型枢纽运行下航道系统整治成套技术,为我国大江大河航道治理提供了成功范例。长江航道局局长付绪银也告诉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在着力提升航道水深的过程中,长江航道局始终贯彻并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的顺利竣工,是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持续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的缩影。
部水运局副局长姜明宝表示,目前,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正在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加快推进,12.5米深水航道已初通至南京,5万吨级海船可直达南京。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交通运输部初步审查。长江中游东北水道、安庆河段二期等一批航道整治工程陆续开工,宜宾至重庆段航道升级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航运枢纽挖潜增效 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水路运输通道更加繁忙,位于长江三峡大坝左侧的双线五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肩负起越来越繁重的使命。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三峡船闸南、北双线分别设有五间闸室,通过调整不同闸室的水位,船舶可以实现逐级上升或下降,最终驶入目标河段,其过程类似“爬楼梯”,而每艘船的完整通过时间在3至4个小时左右。
据了解,2011年,三峡船闸的年通过量已从初期的3430万吨突破到1亿吨,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过能力。
长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魏志刚说,目前主要通过加强维护管理,充分挖掘长江航运潜能,推动船舶运输更高效。例如,加强了三峡通航智能调度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三峡船闸过闸调度流程,进一步挖掘三峡船闸通过潜力,2016年三峡船闸通过量达1.3亿吨,超过设计通过能力30%。
为了更好地实现船舶快速通航,2016年9月18日,三峡升船机投入试通航。与先前已建好的五级船闸相比,垂直升船机的工作原理更像电梯。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采用平衡重系统,提升重量达到了1.55万吨,相当于20万人同时乘坐电梯。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陈冬元告诉记者,每艘船在升船机上的完整通过时间约1个小时,远远短于过闸时间。升船机在使用上以客船为主,兼顾一部分商品船、公务船、鲜活货物和农副产品船等。
龙腰挺起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主骨架,长江航运具有占地少、运量大、经济环保的比较优势,同时,以港口为枢纽,连接公路、铁路,成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支撑。长江中游通航能力的提升,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
据了解,投资近40亿元的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将在运营期内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产生总经济社会效益1700亿元。
湖北省副省长周先旺表示,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的竣工,不仅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也有利于优化和调整沿江产业布局,促进节能减排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湖北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荆州的发展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荆州水运业正朝着水运改联运、散装改集装、运输改物流的方向转型升级。”荆州市港航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义宏告诉记者,借助航道通航水深的提升,荆州市长江跨省水运企业中涌现出江海联运的代表性海船企业,一些涉外游轮也纷纷选择荆州港作为靠泊港,有力促进了荆州旅游资源的开发。
武汉新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韩芸介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正在加速推进。2016年,武汉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13万标箱,位居内河水运集装箱港口之首。未来将加快发展绿色生态航运、推动航运模式再造,推动港口、航运、物流企业及铁路转运、公路配送等业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