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贸易需求推动运输需求,海运贸易兴衰对运输业有着直接影响。
目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缓慢复苏,但国际市场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处于渐进加息进程,欧洲和日本央行继续维持货币宽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也给国际市场增加了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海运贸易需求推动运输需求,海运贸易兴衰对运输业有着直接影响。据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海运贸易量权重基本稳居84%,海运贸易依然是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支柱。因此,如能准确把握海运贸易格局,无疑对海运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货物朝着轻、小、薄的趋势发展,管道、航空等运输方式也迅速发展,对海运贸易形成分流,海运贸易的结构相应有所调整。
贸易量总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区对基础原材料、能源和消费品的需求增加,世界海运贸易量也随之呈持续增长态势,与世界经济呈高度相关关系。
但是,受政策趋向、经济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世界海运贸易量增速较世界经济发展波动频率和波动幅度明显更大。
1987~2016年,世界海运贸易量平均增速3.85%。期间,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贷危机,使世界海运贸易量于1998年和2009年出现两次负增长拐点,世界海运贸易随着世界经济大幅震荡。次贷危机发生以后,随着各国央行不断释放充沛的流动性,资产价格空前膨胀,实体经济发展迟滞,也使海运贸易平均增速进一步收窄,并于近年滞后于经济增长节奏。
近年来,由于各国内生动力不足,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迟缓、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放缓,世界海运贸易量进入低速增长通道。
中国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9.6%,创下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政策效应、基数偏低等综合因素,推动了今年上半年外贸继续回稳向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
黄颂平进一步解释称,外部需求回暖带动出口数量增加,对出口总值的增长贡献显著。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量持续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助推进口、出口增长。各项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持续显现,对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是重要原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主要经济体保持复苏、国际市场回暖、外需改善是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显现;而内需较好、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拉动进口增速的重要原因。
货类结构
近30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海运贸易货类结构悄然发生着变化:根据克拉克森报告,1987~2016年,干散货、原油及成品油、集装箱、LNG等各大板块货类贸易量均保持持续增长,部分货种表现出权重变化较大、近年增幅放缓等趋势。
干散货贸易量持续增长。目前,高成本和高价格制约清洁能源健康发展、美国将改变对化石能源发展设限的做法等因素都将在近年内大概率地暂时稳定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同时,在较长时间内,印度等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刚性需求,将继续支撑铁矿石、粮食等大宗散货贸易量。
原油贸易量保持持续增长。但近两年,受油价大幅下跌影响,贸易量增速放大,权重有所反弹,但势头较弱;成品油贸易量平稳增长,权重稳定。
集装箱贸易量表现相对活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将更趋向于关注质量和效率,贸易的基础理念也由比较优势逐渐向竞争优势转变。由于集装箱运输固有的安全、便捷特点,近年来,适箱货源快速增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上未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贸易模式的逐渐成熟,预计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和权重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LNG贸易快速成长。2016年11月4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生效,该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共识。因此,长期来看,清洁能源将是全球共同的发展方向,LNG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
黄颂平表示,我国贸易结构仍在优化和改善,贸易方式更趋合理,进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内生动力更趋强劲。
产品优进优出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2.9%,仍然保持较好的传统竞争优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也都保持良好态势。在进口方面,优结构、扩进口的政策效应显现,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稳定增长,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
黄颂平强调:“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地理分布
实体经济恢复尚待时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海运贸易重心总体持续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转移:根据克拉克森报告,2008~2016年,在中国和印度的强劲需求引领下,亚洲在大宗干散货的地位凸显;中东、南半球和区域集装箱贸易快速成长。
干散货: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可以预见,2020年后,中国在煤炭、原油等资源性化石能源的进口量将逐步萎缩,印度将进一步引领大宗散货市场。
集装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适箱货源概念的延伸,电商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预期,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启动,预计世界集装箱贸易重心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LNG:随着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高度重视,加上美国LNG出口增长预期,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电力、汽车等行业的比重将快速成长。
中国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0.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6.7%,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增长18.9%,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15.5%。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0.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2%,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
时代在变、贸易格局在变、海运贸易模式也在变。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跨境、跨地区、跨行业的“互联网+全程物流”贸易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小客户海运贸易的主旋律。
下述四大因素将促进海运贸易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带动亚非欧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二是,各国“脱虚向实”的经济政策逐步见效,将有效拉动世界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印度的逐步崛起和世界人口长期持续增长的红利,将长期促进消费需求;四是,电子商务全球化愿景的预期,将开发中小企业跨境贸易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