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然而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超过3000万。精准脱贫是今后三年中央要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与此同时,电商在突破地域限制、打通城乡鸿沟方面,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当精准脱贫遇上电商下乡,二者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构建电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点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有句“要致富先修路”的俗语,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重要的民生保障,也是发展产业的先决条件,更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基础。
针对国家级贫困县一般地处偏远,信息化基础薄弱、交通物流不畅、农副产品和特色商品上行较为困难的状况,张近东建议,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对在贫困县建立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的电商企业给予配套支持,特别是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等与农副产品上行息息相关的特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大电商企业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从基础上提高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能力。
鼓励创新电商扶贫模式 推动产业、就业、创业扶贫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捐赠扶贫、销售扶贫等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一时之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贫困现状,电商扶贫模式亟待创新和丰富。
对此,张近东提出,应将电商扶贫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等传统扶贫方式进一步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变。对于具有劳动创业能力的,继续开展就业创业扶贫,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从大力推动当地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福利事业上开拓扶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虑扶贫措施,让贫困地区贫困户从根本上告别贫困。
张近东建议,确立一批扶贫成效好、效果可持续的精准扶贫示范地区和示范企业,加快精准扶贫创新模式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全面推进,全国陆续涌现出了众多创新型的电商扶贫模式。张近东表示,对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政府可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引导和扶持,努力提高各扶贫业态盈利能力。
张近东建议,政府、企业共同为贫困户提供启动资金安排和服务,让更多的贫困户,特别是没有就业能力的贫困户能够迈出脱贫第一步,参与投资和相关产业建设,获得稳定的收益来源。在政企合资模式中,除归属贫困户的收益外,帮扶方的收益应投入到各类扶贫公益基金中,继续发挥收益在扶贫中的作用,让产业扶贫与公益扶贫形成良性循环。
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因此,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树立起摆脱贫穷的斗志和勇气,如何提升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
张近东建议,在各种扶贫产业推进过程中,应加强扶志与扶智,将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自主意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动“前店后厂”模式落地,拓展农村电商扶贫生态产业链覆盖范围。应根据贫困户自身特点,设计不同的就业和培训模式,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找到合适的就业、创业方向和岗位。
链接
精准扶贫的“苏宁模式”
张近东对精准扶贫的关注,不仅体现在这份建议上,更深刻地烙印在苏宁多年来的扶贫探索和成果上。
目前,苏宁已经探索出一条以“农户+企业+基地+电商”的O2O双线“造血式”扶贫路径,以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为扶贫主体,依托线下苏宁易购直营店、村级加盟服务站,线上中华特色馆、大聚惠、苏宁物流云及农村电商学院等载体,打造了“六位一体”的电商扶贫模式。通过“三化五当”战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农村电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农村电商销售当地化、纳税当地化、服务当地化、就业当地化、造富当地化,扶真贫、真扶贫,全面助力精准脱贫。
据介绍,近年来苏宁全渠道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超60亿元,惠及200多万农民;开展农村电商培训超20万人次,带动回乡创业就业青年超过1万人,为1500多万农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
2018年,苏宁在全国首创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电商扶贫实训店模式将在全国100个贫困县落地,并将成立专项扶贫基金,全面保障实训店等精准扶贫项目的规模化落地、效益化发展,不断推动智慧零售“上山下乡”,真正让智慧零售扎根贫困地区,扶到根、扶到点、扶到位,实实在在帮助贫困农户脱贫,扎扎实实推动贫困县县域经济提档升级,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